10月11日,融合共进、智启未来——“理解当代中国”日语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研讨会在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指导,教育部“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虚拟教研室、天津外国语大学主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教务处承办。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李迎迎,天津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徐震,教育部高校外教委主任委员、“理解当代中国”系列虚拟教研室协作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孙有中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北京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周异夫,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名誉院长、东方学研究院院长陈多友,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副总编辑常小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教育部高校外教委日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大学原副校长宋协毅,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朱鹏霄,以及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44所高校、机构的领导、专家及师生参会。开幕式由天外教务处处长王济军主持。


开幕式上,徐震对天外“理解当代中国”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编写与推广,是推动外语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本次研讨会以《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为依托,聚焦课程思政与日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探讨教学创新路径,必将为我市乃至全国的日语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为探索外语教育服务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开拓新的思路。

孙有中在致辞中指出,“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与虚拟教研室建设,是新时代外语教育深入推进“三进”工作的重要实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教材建设、课程思政与教师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虚拟教研室的协同与引领作用,形成跨校、跨区域、跨语种的育人共同体。

周异夫在致辞中指出,“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与课程的建设,是推动新时代日语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课程体系升级的关键举措。他对天津外国语大学“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虚拟教研室平台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期待该平台持续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助力全国高校日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

陈多友在致辞中指出,《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为外语教育注入了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文化自信,是实现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统一的重要载体。要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促进日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人才支撑。

常小玲在致辞中指出,外研社作为“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的出版机构,将始终秉持“以教材为根、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持续服务国家外语教育发展大局,与各高校、专家团队深化合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支持虚拟教研室建设和数字教材创新。

李迎迎向莅临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学者、教育同仁表示欢迎。她指出,本次研讨会以《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为依托,聚焦“课程思政与日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关键议题,旨在通过深入的理论研讨、生动的教学展示和坦诚的实践交流,共同探索如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制度优势和文化精髓,从而探索出一条外语教育更好服务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主旨报告阶段,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以“文明互鉴视域下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为主题,提出了国际传播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与实践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徐一平教授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我国日语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了日语研究整体形势,并为未来的中国日语研究进一步繁荣提出了重点方向与可行路径;北京外国语大学周异夫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完成日语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思政任务的达成,分享了实现日语教学任务与思政任务双达成的路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以“灵活运用《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提出了创新用好系列教材、提升教材使用质量及课程思政效果的建设性举措;西安外国语大学毋育新教授在报告中围绕中国关键词的翻译,详细分享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的使用心得和体会;天津外国语大学朱鹏霄教授在报告中以《理解当代中国:日语演讲教程》为例,聚焦教学数字化转型改革,分享了数智赋能教学实践的路径及心得。主旨报告阶段由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席娜、副院长沈霞主持。




工作坊阶段,研讨会按照《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构成分设日语读写教程、日语演讲教程、汉日翻译教程、高级汉日翻译教程四个平行工作坊,上海外国语大学高洁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于飞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玲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李钰婧副教授分别做专题报告,北京外国语大学魏然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文慧超副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马一川副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宋刚副教授分别做教学示范。各工作坊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晓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初相娟副教授、大连大学宋协毅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蔺静副教授主持。


闭幕式阶段,四个平行工作坊的主持人分别做总结报告,充分展示了本次工作坊的交流研讨成果。朱鹏霄在闭幕词中指出,本次研讨会立意高远、层次高端、水准高超、形式高融。我们要做“理解当代中国”的深耕者、“教学创新”的践行者和“国际传播”的担当者,将《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有机融入日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更要立德树人、启智润心,为国家培养胸怀天下、堪当大任的新时代外语人才。杜红坡在闭幕词中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取得的丰硕成果。他指出,与会专家和教师围绕“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教材分享的真知灼见,充分展现了我国日语学界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外研社将认真吸收本次研讨会的智慧结晶,将学术研讨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服务一线教学的强大动力。

作为教育部“理解当代中国”日语系列虚拟教研室建设牵头单位,天外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资源共享、强化课程建设等多方面措施,着力开展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线上线下教研活动,持续推动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