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本科教育始于1973年,下设翻译、文化、国际商务三个系;硕士研究生于1979年招生,设有日语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日语教育、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经济五个方向;2013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重点培养“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体系。作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主任单位,该院学科实力雄厚,所属一级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在校学生千余人,并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学院科研成绩显著,主办了包括第十届世界日语教育研究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日语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导师队伍
日语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涵盖了日语语言学理论与实践、日语教育、日本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经济等五个研究方向,还拥有国内唯一的“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日语语言文学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为天津市重点学科,近年来共获批国家级课题11项,教育部项目6项,天津市哲学社科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出版专著11部,出版其他编著、译著、教材等21部。发表论文近300篇。获得国家级成果奖5项,省部级成果奖2项,在全国同类学科和专业中优势突出。
三、名师风采

朱鹏霄
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日本学会副秘书长等。主要从事基于语料库的日语语言研究、政治文献翻译研究和日语教材评测研究。主持国家社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2项,天津市哲学社科 3项。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及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带头人、国家及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领衔两支天津市级教学团队。主编《理解当代中国·日语演讲教程》发表论著等 70 余篇(部)。曾获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著作奖、天津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席娜
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获聘国家级一流课程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审专家,教育部院校评估专家,天津市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联盟理事,天津市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外语教育、日语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6项,主要参与完成国社科重大、教育部、天津市重大等项目7项。出版专著、教材、编著8部,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刘泽军
教授,硕士生导师;渤海大学客座教授,青海民族大学兼职硕导;教育部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日语教育分会理事、日中对照言语学会中国分会运营委员。先后任神户大学海外研究员、武藏野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员。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二层次,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主持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5项,参与国社科、教育部项目8项。专著3部,其他教材、编著等12部,论文25篇。

杨夫高
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外国语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现任日语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日本文学硕士方向负责人,中日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学科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历任日本新潟大学博士研究员,日本武藏野大学客座教授等。主持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等5项,出版专著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赵冬茜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大中小学外语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跨文化交流研究委员会理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等6项,主持天津市一流课程1门,出版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全国日语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奖项。
四、人才培养
日语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果卓著,构建了科学、系统且富有活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即可依据个人知识结构与学术兴趣灵活选择研究方向并确定导师,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在培养过程与课程建设方面,学院采用课程学习、研究指导、论文撰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模式。课程教学摒弃单一讲授,广泛采用课堂讨论、专题发表、读书报告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解决学术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设置科学,第一、二学期聚焦于学科方向基础课,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自第三学期起,大幅增加研究方向核心课程的比重,实现知识的深化与聚焦。
在学生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学院的举措成效显著。研究指导与论文工作自第二学期起全面展开,通过高频次的导师组研讨课,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学位论文的整体认知,更系统提升了其文献研读、信息处理与学术写作等核心科研能力。这种浸润式的科研训练结出丰硕成果:研究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等高水平项目申报与高质量学术论文发表上表现突出;更产生了多篇荣获省级、校级荣誉的优秀学位论文。
在实践平台与就业深造方面,学院积极拓展优质渠道,与科大讯飞、大冢制药等知名企业联合设立研究生工作站与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高端平台。扎实的学术训练与丰富的实践经历,共同铸就了毕业生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使其在就业市场上表现突出,深受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及知名外企等用人单位好评。同时,毕业生在继续深造方面也渠道畅通,众多学子考入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攻读博士学位。
日语学院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严格的科研训练与完善的实践体系,成功培养出了一批批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过硬、实践技能娴熟的高层次日语人才,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国际交流
日语学院始终秉持“内外兼修,行知海外”的育人理念,深耕教育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在平台建设上,学院与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等近30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入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樱花网络核心成员,奠定了坚实的国际合作网络。
在此基础上,学院着力推动活跃的双向学术交流。年均派出与接收的留学生规模均达百人,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同时,每年聘请多位外籍专家与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为师生搭建了高层次的学术对话平台。通过这些扎实的实践,学院成功使学生具备了卓越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日语教育领域至关重要的信息交互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