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文化是传承的血脉。7月31日,天津外国语大学“星火同音·推普黔行”实践路队为探究普通话在传统酿酒技艺传承与品牌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以语言之力赋能地域文化高质量发展,赴贵州安酒集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调研与企业访谈。

醉”美安酒 探秘匠心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深入贵州安酒酒厂,沉浸式体验传统酿造工艺。从精选原料到发酵酿造,每一道工序都诉说着匠人们的执着与坚守。
当志愿者们来到品鉴区,安酒的芬芳在空气中缓缓流淌。酒香中仿佛能听见时光的低语,看见匠人们代代相传的智慧,这次探访让志愿者们深刻感受到,千百年的酒香文化在一杯杯安酒中沉淀流转。
对话酒厂负责人 语言赋能品牌
安酒集团副总裁助理,行政管理部总监黄聪枝与志愿者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普通话与品牌推广”的对话。黄聪枝总监首先向志愿者们介绍了安酒悠久的历史。除了数十年如一日,遵循酿造时令古法外,贵州安酒还把黔地人文融入品牌血脉,让品尝美酒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酿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当志愿者提到普通话这一话题时,企业负责人也肯定普通话对于品牌推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黄聪枝总监表示,普及普通话对于酱酒文化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许多人对酱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甚至啤酒之间的区别还缺乏一定了解,推广酱酒文化的前提是“讲清楚、讲明白”。
“我们需要通过普通话这个全国通用的语言工具,把酱酒的知识准确地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真正理解什么是酱酒。”黄聪枝总监强调,不仅在国内交流中普通话能帮助信息传递更全面、精准,在走出国门、进行国际推广时,普通话同样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外国友人更清晰地理解酱酒文化背后的底蕴与价值。

普通话架起文化传播之桥
在参观完酒厂,听完黄聪枝总监的分享之后,志愿者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普通话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酿酒工艺的传承,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传播。
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滴安酒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从赤水河畔的高粱到匠人手中的酒曲,从古老的酿造技艺到现代的品质追求,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需要完整地传递。而普通话,正是让贵州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