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方言保护与传承路径,日语学院“方言传承与地域文化调研——基于湖北、天津、宁夏、河南四地的方言保护实践”暑期社会实践路队,通过扎根群众、贴近生活等方式,让方言这一地域文化的活载体焕发新活力。
河南方言——中原大地的有声记忆
河南方言带着中原大地的厚重,字里行间藏着直爽与热乎气。路队成员走进小学,深入讲解“方言与文化”课程,通过“方言童谣教唱”“豫剧念白模仿”等互动活动,让学生感受方言魅力。

黑板上的拼音,让学校的孩子们用方言念起了祖辈传下的童谣。路队成员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方言词汇大作战”趣味活动,比比谁知道的“土词儿”多,孩子们在彩色纸上写出喜欢的方言,例如,“中”(可以)、“木有”(没有)等,看方言在稚嫩的舌尖发芽,课堂成了盛满乡音的陶罐,每一声互动都充满着温暖的回响。


天津方言——津门烟火里的俏皮诗
天津方言像自带相声基因,语调活泼俏皮,路队成员以“口述历史”形式挖掘方言内涵,采访多位老年人,记录“嘛呀”“逗你玩”等特色词汇的由来及背后的民俗故事。在路队成员的采访中,78岁的倪阿姨用地道天津话讲述了“估衣街”的市井方言趣闻,相关视频经整理后在社区公众号推送,引发当地年轻人对本土语言的关注。同时,社区定期举办相关活动,邀请老人与青少年结对交流,深受欢迎。

为延续方言文化,路队成员走进课堂,看孩子们用稚嫩嗓音念起方言童谣;拜访老人,听他们讲述方言里的老故事与独特表达。
当代青年要涵养传统文化,善于捕捉文化精髓,以实践赓续文化命脉,以创新赋予传统时代新生,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彰显文化自觉、激扬青春担当。“方言传承与地域文化调研——基于湖北、天津、宁夏、河南四地的方言保护实践”暑期社会实践路队通过接地气、有温度的举措,让方言从日常生活走进文化传承视野,不仅守护了地域文化根脉,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