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日语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日语学院于2025年3月至6月成功举办了第三期教学科研系列专题讲座。本期活动特邀六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人,围绕日语教学改革、科研方法与实践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院师生积极参与,现场互动热烈,为我院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
一、“中语智汇”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工作坊
日语学院于2月21日在逸夫楼M908教室举办了“中语智汇”实践教学平台教学工作坊。本次活动由金橄榄(天津)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与中语智汇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联合支持,吸引了学院二十余位教师参与。工作坊中,工程师详细介绍了“日语语言能力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的操作流程与功能模块。该平台整合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云计算技术,包含会话、视听说、演讲、商务日语及跨文化交际等实践模块,旨在有效提升日语学习效率。工程师重点演示了VR技术如何为学生创造沉浸式语言实践环境。教师们就平台的实际应用与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如何将平台有效融入现有课程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管理及增强教学互动性等关键问题。

二、“AI赋能外语教育:机遇、挑战与创新实践”专题讲座
5月1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副教授宋刚应邀来校,作题为“AI赋能外语教育:机遇、挑战与创新实践”的专题讲座。宋刚副教授聚焦人工智能加速迭代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构建“AI译”生态的必要性,结合《理解当代中国 汉日翻译教程》,探讨了探索“AI辅助训练—人机协同编辑—跨文化语料库建设”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他强调,破解传统翻译教学中的时效性与文化语境难题是当下外语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宋刚副教授还结合中关村论坛同声传译实战案例,分析了AI生成文本的翻译挑战,并提出了“双轨制译前准备法”,阐释了如何通过人机协同提升同传效率。

三、“数智时代下基于决策树分析的语言研究”专题讲座
5月28日,上海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玉冈贺津雄应邀来校,作题为“数智时代下基于决策树分析的语言研究”专题讲座。玉冈教授围绕其最新专著《基于决策树分析的语言研究》,系统阐述了分类树分析(定性变量)与回归树分析(定量变量)的原理及应用。他通过三项实证研究生动展示了决策树分析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具体包括:疑问、否定句式对礼貌度感知的影响机制;中国日语学习者提建议时的母语迁移现象;以及中国日语学习者间接语言行为的习得研究。

四、“从人文学科的角度看日本学研究的可能性”专题讲座
6月13日,日本创价大学丛晓波教授举办了“从人文学科的角度看日本学研究的可能性”专题讲座。丛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以人文学科与人文社会学科的概念辨析及区域国别研究为切入点,介绍了其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的研究背景以及在广岛大学的留学经验。他强调了人文学科对于理解社会与人的重要性,并以其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为例,探讨了如何从人文学角度切入日本学研究。

五、“白居易诗在日本文学中的接受与变异”专题讲座
6月13日,南开大学刘雨珍教授举办了题为“白居易诗在日本文学中的接受与变异——以‘香炉峰雪拨帘看’及‘雪月花时最忆君’为例”的专题讲座。刘教授以《和汉朗咏集》为例,深入探讨了白居易诗歌在日本的接受与本土化变异过程。他重点分析了“香炉峰雪拨帘看”在日语翻译中的语义难点,解读了日本文人如何借鉴白居易诗歌的意象与情感,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学作品。刘教授不仅剖析了诗句的字面意义,更深入阐释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差异。

六、《综合日语》教材教学实践工作坊
为提升日语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实践交流,学院于6月27日特邀《综合日语》教材总主编、北京理工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彭广陆教授,以及副总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何琳副教授,为基础日语课程授课团队主持了一场教学实践工作坊。两位资深专家紧密结合教材编写理念与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系统阐释了教材的核心教学设计思路,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实例与方法,并重点探讨了如何有效适配不同学情以提升教学效果。工作坊现场互动深入,氛围热烈。基础日语授课团队教师围绕教材具体章节的教学难点突破、课堂活动设计的实际应用策略以及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化教学实施路径等核心问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两位专家对教师们的提问给予了细致、专业的解答,并分享了极具操作性的教学建议。本次工作坊为基础日语教学团队搭建了集理论学习、案例剖析与实践探讨于一体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教材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对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期系列专题讲座为我院师生搭建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不仅深化了大家对前沿教学理念与科研选题的理解,更激发了师生探索学科交叉与创新的热情。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实战案例分析,为日语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思路。学院将持续举办此类高质量学术活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助力师生专业成长,共同推动我院日语学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